梁道

Liang Tao, portrait
语言学教授兼中文协调员
戈迪365
亚洲研究
语言实证研究所

教育

1993年,科罗拉多大学语言学博士。论文题目:汉语零回指:语篇处理中的认知策略。

认知科学证书,科罗拉多大学认知科学研究所,博尔德,1993年。

研究兴趣

  • 互动语言学与普通话语篇分析
  • 基于用法的语言和语法化研究
  • 第二语言学习(学习记忆和教学意义)
  • 汉语和英语语法
  • 心理语言学
  • 语言、文化和认知

出版物

编辑的书

肖彦,陶磊,苏慧(编)。2012. 中国语言学的当代问题。英国剑桥:剑桥学者出版有限公司。

选定的出版物

陶磊。2020。用法、媒介和语法化。《中国语言与话语》,6月3日,约翰·本杰明;DOI: 10.1075/cld.00024.tao

维纳,赛斯;李,朝阳;陶亮,2019。统计规律影响第二语言言语知觉:来自普通话课堂学习者的证据。《语言学习》首次出版:2019年2月27日https://doi.org/10.1111/lang.12342

道。l . 2019。基于用法的语言变化与汉语的范例表征。见:肖云和Linda Tsung(编)。《当代汉语语言与语篇研究》27-56。阿姆斯特丹:约翰·本杰明。

陶磊。2019。汉语普通话的自我修复:会话的多模态。见:李晓婷、小野刚(编)。中文互动中的多模态。柏林:De Gruyter Mouton(2018年电子书)

陶磊。2018。普通话中的自我修复:会话中的语法。见:李方梅主编。互动语言学与中国语言研究。33 - 69。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同行评审)。

陶磊。2016。汉语学习中的元语言意识与自我修复。见:陶洪寅主编。中国语言学研究与语言学习教学的整合[j] . 97-120。阿姆斯特丹:约翰·本杰明。

Tao, L. & Healy, Alice F., 2016。中国心理语言学:阅读汉语。见:陈新伟主编。劳特利奇汉语百科全书。685-705。伦敦和纽约:劳特利奇(泰勒和弗朗西斯)注:特邀投稿。

李,彭译葶。陶磊和邦德2013。说话人变异和噪音对母语和非母语听者普通话声调识别的影响。言语语言与听觉学报,16(1):46-54。

李,彭译葶。,张勇,徐磊,陶磊,Bond, 2012。说话人变异和噪音对母语和非母语听者普通话摩擦音识别的影响。美国声学学会学报,132,2,12。

陶磊。2012。汉语句式动词结构:句法、语义与语言发展的衔接。在云霞,陶丽玲,苏慧,(编)。当代中国语言学问题,197-234。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英国:剑桥学者出版有限公司(收录经过同行评审)

陶磊。2010。会话修补。在霍根,P.(编)。剑桥语言科学百科全书。225。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注:特邀投稿。

陶磊。2010。参考跟踪。在霍根,P.(编)。《剑桥语言科学百科全书》。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注:特邀投稿。

李,彭译葶。陶磊和邦德,Z. S. 2010。母语和非母语听众在噪声中多语普通话声调的识别。语言交际杂志,52。900 - 910。

李,彭译葶。2010年,陶磊和邦德。非母语听众对普通话声调的声学修饰识别。语言与言语学报,53(2),217-243。转载及许可:www.sagepub.co.uk/journalsPermissions语言与言论0023-8309;卷53(2):217-243;357160年;DOI: 10.1177 / 0023830909357160 http: / / las.sagepub.com

陶磊。2009。北京普通话句法语调与语篇加工的个案研究。汉语语言学学报,37(2),258-296。https://www.jstor.org/stable/23753780?seq=1#page_scan_tab_contents

陶磊。2009。一种机制,普通话两种变化。见:邢健主编:《汉语语言学研究:功能方法》。185 - 203。香港大学出版社。

李,彭译葶。陶,L.和邦德,Z. S. 2009。母语和非母语听者对普通话片段语调识别中的说话人变异和语境。语音学杂志,37,1-15。

Barbara Fox, Fay Wouk, Makoto Hayashi, Steven Fincke, Liang Tao, Marja-Leena Sorjonen, Minna Laakso和Wilfrido Flores Hernandez, 2009。同转自我修复起始点的跨语言研究。见:杰克·西德内尔主编:《会话分析:比较视角》。60 - 103。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陶磊,郭磊,2008。学习汉语声调:一个发展的帐户。汉语教师协会学报,43(2),17-46。李,彭译葶。陶,L.和邦德,Z. S. 2008。母语听者对普通话语音修饰的识别。语音学杂志,36,537-563。

陶磊。2006。北京普通话口语中的分类器丢失与定音:彝+格语音句法阴谋。语言学。44,91-133。

李,彭译葶。2006年,陶洛和邦德。对经过声学修饰的普通话声调的感知。声学学报,1999,32 -43。

Tao, L., Beutner, M., and Bond, Z. 2006。普通话教学中的语音识别技术。汉语教师协会学报,41(3),57-88。

陶林。2005。语篇分析对语言学理论的重要性:以普通话为例。见:Frajzyngier, Zygmunt, Adam Hodges和David Rood(编),《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理论》285-317。阿姆斯特丹:约翰·本杰明。

Tao, L.和Alice Healy . 2005。零回指:汉英指称追踪策略的迁移。心理语言学研究杂志,34,99-131。

陶L. 2004。转换指称与代词:汉语指称可及性的语境依赖。中文计算机学报,14,167-184。

gsamaldine Legendre, Paul Hagstrom, Joan Chen-Main, Liang Tao and Paul Smolensky, 2004。从双重优化语法推导儿童普通话的输出概率。语言学,14(4):1147-1185。

Tao, L. & A. Healy. 2003。中文和英文阅读发展中的统一效应:来自字母/字符成分检测的证据。见:张嘉玲、陈宣智主编,《中国儿童阅读发展》,第183-196页。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陶磊。2003。原汉语中欲求动词的补语从句:竞争动机。在Mugane, J.,(编),《非洲语言的语言类型学和表征》。《非洲语言学趋势》。5). 271-284。特伦顿,新泽西州:非洲世界新闻公司。

陶,L.和A. Healy. 2002。阅读中英文本的统一效应。阅读科学研究杂志,6,167-197。

陶L. 2002。语音-句法的共谋及超越:北京普通话口语的语法化。见:Wischer, I.和Dieward G.,(编),《语法化的新思考》283-299。阿姆斯特丹:约翰·本杰明。

陶磊。2001。转换指称与零回指:语篇处理中的突现指称。见:Alan Cienki, Barbara J. Luka和Michael B. Smith(编)。语言结构中的概念因素和话语因素[j]。斯坦福,加州:CSLI出版社。

陶,L.和A. Healy. 2001。语言处理中的频率与融合。认知科学杂志,2,23-31。

Paul Hagstrom, Joan Chen-Main, Geraldine Legendre & Liang Tao, 2001。默认为“儿童普通话”。认知科学学报,2,81-118。

陶L. 2000。北京普通话的韵律与词识别:个案研究。见:Cutler, A., & McQueen, J. M.(编),SWAP程序,奈梅亨,荷兰: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175-178。

陶,L. B.福克斯和J.戈麦斯·德·加西亚,1999。普通话会话中的声调选择修复。在福克斯,B, D. Jurafsky和L. Michaelis(主编),《语言的认知和功能》268-281。S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Tao, L.和Healy, A. F., 1998。语言加工中的回指:汉语、荷兰语、英语和日语母语者认知策略的迁移,陶,L.和A.希利。在A.希利和L.伯恩(编)外语学习:训练与记忆的心理语言学研究。193 - 212。莫瓦,新泽西州:劳伦斯·厄尔鲍姆联合公司。

Healy, a.f, Barshi, I, Crutcher, R. J, Tao, L., Rickard, T. C., Marmie, W. R., Schneider, V., Feldman, A., Buck-Gengler, C. J., Romero, S. G., Sherrod, n.b., Parker, J. T., and Bourne, L. E., Jr.(1998)。提高外语培训水平。参见A. F. Healy & L. E. Bourne, Jr.(主编),《外语学习:训练与记忆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第3-53页)。莫瓦,新泽西:厄尔鲍姆。

陶L. 1997。话题选择、切换参考与零回指:在线语法构建。见曾志英主编,《中国语言与语言学》第4期:中国语言类型学研究,第523-554页。台湾中央研究院。

陶,L., A. Healy和L. Bourne, 1997。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统一效应:来自字母检测的证据。美国心理学杂志。110,385-395。

陶L.和A. Healy. 1996。语篇加工中的认知策略研究,《心理语言学研究》25,597-616。

陶L. 1996。话题不连续与零回指:语篇处理中的认知策略。在福克斯,B.,(编)研究在回指487-513。约翰·本杰明一起珍藏的东西。

陶L. 1995。修护用天然的中文,中文普通话。见Branner, d.p.(编),元仁库务,55-77。元仁社。

陶L. 1994。美国英语会话中关系从句的韵律结构和话语功能,载于《汉语交际》第1期。285-298,海牙:荷兰学术图形。

最近的演讲、工作坊

陶磊(2016,11月)。汉语学习者的言语错误及其修复:汉语学习中的元语言知识。将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举行的第57届心理学会年会上发表。

陶磊(2016,6月)。基于用法的语言变化与汉语范例表征。发表于第四届中国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布莱恩特大学,史密斯维尔,罗德岛。

陶磊(2016年3月)。普通话互动交际中的自我发起自我修复。在第二届互动语言学与中国语言研究学术会议上的主旨演讲,上海,中国。

Tao, L., & Healy, A.F.,(2015, 11月)。单词在阅读中的作用。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举行的第56届心理学会年会上发表。

陶磊(2015,9月)。分类器缺失与句法语调:基于汉语用法的语言变化。应邀在威廉希尔亚洲真人平台哥伦布市威廉希尔亚洲真人平台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发表演讲。

陶磊(2015年4月)。从中国社会经济变迁看女性。应邀作专题报告:北美大学本科生汉语语言学(即中国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艺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NACCL-27特别专题报告。

陶磊(2015,4月)。元语言意识与汉语学习中的自我修复。发表于第27届北美汉语语言学学术会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Tao, L., & Healy, A. F.,(2014, 11月)。文字呈现格式对阅读中英文文本的影响。在加州长滩举行的第55届心理学会年会上发表。

Tao, L., & Healy, A. F.,(2014, 6月)。母语人士和非母语人士在汉语和英语散文篇章中的词识别。在纪念Alice F. Healy教授的Festschrift会议上的海报展示,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科罗拉多州。

Tao, L., & Healy, A. F.,(2013, 11月)。英语和汉语文本中不同流利程度的词识别。第54届心理学会年会上的海报展示,多伦多,加拿大。

陶磊(2013,5月)。基于用法的语法:美语会话中关系从句的韵律结构与话语功能。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认知语言学论坛上的演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北京。

Tao, L., & Healy, A. F.,(2012, 11月)。不同流利程度的说话者对英语和汉语字符串的解析。第53届心理学会年会上的海报展示,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州。

张,J。曹,L, L, & t、L .(2012年11月)。汉语语言加工中的跨语言相似性和工作记忆容量。在美国费城美国教师联合会中国教师协会年会上发表。

张曹、L。,J。,,L, & t、L .(2012年11月)。工作记忆与汉语学习:理解汉语学习者。发表于第一届马里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国际会议,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学院公园,马里兰州。

陶磊(2011,7月)。学习与记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应邀在北京语言大学教师预备学院暑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上作报告。

陶磊(2010,11月)。模糊句法:汉语零回指与句子加工。心理经济学会第51届年会上的海报展示。圣路易斯,密苏里州。

陶磊(2010,10月)。汉语口语中的关系分句、零回指与指称跟踪。在第一届中国语言与话语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洛杉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陶磊(2010,7月)。批判性思维和学术写作。应邀演讲,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国。

陶磊(2009,11月)。会话修复与篇章理解:运用自然对话进行普通话教学。2009年中国语文教师协会年会暨世界语言博览会,“语篇/语用学与中国语文教育”专题报告。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

资助及奖励

2009李春英,陶丽娟,庞宗志,“有限声输入、噪音和说话人变化对母语和非母语听众普通话声调识别的影响评估”。提交给美国教育部的拨款提案(被拒绝)。

1999年俄亥俄大学1804基金:使用语音识别策略显著改善汉语学习者的自然发音(主要研究者:梁涛;联合导演:津尼·邦德,迈克尔·博特纳)。

1998年夏季研究基金,认知科学研究所,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专业的裁判

  • 亚洲东方语言手册(CLAO)
  • 记忆与认知杂志
  • 中文教师协会学报
  • 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理事会
  • 阅读科学研究

专业的会员

  • 研究员:心理学会
  • 中国语文教师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