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li李

最近的新闻
《美国中国研究评论》主编
教育
博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1996年
研究专业化
社会变迁、理论、比较制度与组织、发展社会学、全球化、社会运动、冲突与解决、亚洲/中国研究
课程
- Soc 1000:社会学入门
- Soc 3000: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 Soc 3290:种族和民族关系
- Soc 4040/5040:现代社会学理论
- Soc 4140/5140:当代社会运动
- Soc 4300/5300:组织社会学
- Soc 4650/5650:社会变革
- Soc 4950:全球化与发展社会学
- Soc 6070:全球化研讨会
- Soc 6090:社会变革与发展研讨会
- 社会学理论研讨会
选定的出版物
2018. “行为理性正当化下的管辖权价值——对彭宇案的再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3月第16卷第2期,第106-115页(与潘东合著)。
2017. “环境正义与低碳经济: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载于郭思、周毅主编。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pp. 36-43。
2017. “城镇化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项目分析”,《当代经济》2017年第19期第7期,第95-99页(与陈丹合著)
2016. “WTO多边贸易谈判中的粮食安全——以巴厘一揽子计划为视角”,《武汉大学国际法评论》第18卷第2期,第186-203页。(与张晓静合作)
2015.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能源治理争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问题与研究——中国、台湾和东亚事务社会科学季刊》,第51卷第4期(12月),第1-32页。
2015. 从美国革命到乌克兰失去克里米亚的九个现代国家分裂案例:政治史社会学。刘易斯顿,纽约:埃德温·梅伦出版社,300页。
2015. “仍然‘熟悉’,但不再‘陌生’:当代中国的回族穆斯林”,收录于李晓霞、单鹏主编。民族中国:认同、同化与抵抗。兰哈姆:列克星敦图书/罗曼和利特菲尔德,2015年,第153-170页。(与雷吉合作)
2014(编)亚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亚洲发展与安全》系列丛书第四卷。新加坡和伦敦:世界科学出版社,276页。
2014. “全球思维与地方行动:日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载于李俊主编,《亚洲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加坡和伦敦:世界科学出版社。页245 - 260。(与河内精子)。
2013. “中国特色的社会法制转型:一个批判的视角”,载于李旭、方强主编。近代中国法律改革:新视角。肯塔基州列克星敦:肯塔基大学出版社。111 - 130页。
2013. “中国演进中的公民社会与基层赋权”,载于李x、田x主编,《权力的演变:中国的奋斗、生存与成功》。Lanham: Lexington Books/Rowman & Littlefield,第297-311页
2013. 《美国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展望》,《世界农业》2013年第12期。134 - 138页。(中文),(与杨伟民、濮一公合作)。
2012. “中国对能源安全的追求:地缘经济视角”,见李明江主编,《中国加入全球治理:合作与争端》,兰哈姆:列克星敦图书公司/罗曼&利特菲尔德出版社,第157-172页。
2012. 《清洁能源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可以向美国学习什么》,《新视角》第1期,第40-48页。(中文),(与杨丽华)。
2011. 《21世纪中国的第一个十年:新趋势与新挑战》,华世平、郭素健主编。《21世纪的中国:挑战与机遇》,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237- 252页。(与李卓文合作)
2010. 国家为什么会分裂和解体?刘易斯顿,纽约:埃德温·梅伦,280页。
2010. “国际发展研究的五大范式转变”,《中国社会科学》(4/13)。(中国)。
2010. 《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动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10)。(中国)。
2009. “中国冲突解决中的“双轨”社会法律体系演变”。《和平与冲突研究》,第16卷第2期,第1-16页。
2009. “基层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制度转型:中国向何处去?”《社会学焦点》,第四十二卷第三期,第246-253页。
2008. “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问题与展望”,《国际行政管理研究》,31(1),5-23。(与易峰、Ismene Gizelis合作)。
2007(编)《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研究》丛书中的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85页。(中国)。
2007.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新动向与争议问题》,载李俊主编《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丛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28页。
2005. “台湾的民主发展”,载《今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百科全书》,罗静主编。西港,康涅狄格州:格林伍德出版社,第601-604页。
2004. “民主化与台湾化”:《台湾社会分析》,主编。卢思、田思(台北:首维社会科学丛书出版社,2004),第11-39页。(中国)。
2003. “台湾的民主转型:“台湾化”的悖论”,收录于李旭、潘之编。二十一世纪的台湾。华盛顿:美国大学出版社,215-227页。
2002. “国家分裂:对国家领土权力的理论理解”。社会学理论,20(2):139-156。
2002. “家庭和社会趋势”,徐(编)世界时代卷7:帝国中国:617-1644。纽约:汤姆森/盖尔出版社,第313-362页。
2001. 《批判理论》和《种族理论》,《劳特利奇国际政治经济学百科全书》,R.J.巴里·琼斯编辑,第一卷:271-272页,第二卷:1296-1298页。伦敦:劳特利奇。
2000. “互动仪式作为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1989年中国学生运动的兴起”,《东南社会学评论》,第1期:32-45。
2000. 《宏观社会学》,《社会学百科全书》第二版,埃德加·f·博尔加塔和朗达·j·v·蒙哥马利编辑,第1703-1712页。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与Tickamyer Ann合作)
2000. 《三局游戏: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之间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中国研究,1(2)(冬季):91-103。
2000. 《探索亚裔美国人:“模范少数族裔”的神话和他们生活的现实》,载于阿曼达·康拉迪和玛莎·施密特主编。阅读字里行间:走向对当前社会问题的理解,(第二版)。加州山景城:梅菲尔德出版公司。
1998. “国家变迁的地缘政治动力:美国内战与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比较分析”,《密歇根社会学评论》,12(秋季):24-49。
1997. “国内约束与国际竞争力”,《当代中国学报》,6(15),377-387。(和易峰)。
1996. “中国社会法律制度的结构张力:向形式法家主义的过渡?”国际法律社会学杂志24:41-59。
李洁丽,1993。《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地缘政治》,社会学透视36 (4):3